发布时间:2025-04-08 10:11:05 阅读人数: 人

一、前期准备与仪式
1、送终:
当老人临终时,家属会侍立床前,目送其去世。去世后,家属会齐声嚎哭,并焚香烛、烧纸钱,称为“送盘缠”。
2、浴尸与穿寿衣:
气绝后,由子嗣穿素服,撑伞挈桶至井边或河边烧纸钱或投以银币后汲回水,用新毛巾擦抹死者,称“买水浴尸”。随后为死者梳发整容,修剪指甲,并换上预先准备好的寿衣。
3、移尸与报丧:
穿寿衣后,尸体由长子捧头、幼子扛脚移于中堂木板床上仰卧。移尸过程中,眷属需跪送,但不得哭泣。随后,家属会派人向亲戚报丧,报丧人需携带雨伞,伞头朝后,行至门前将伞柄朝下放置门外,以示凶信。
二、灵堂布置与守灵
1、灵堂布置:
尸床前会悬巨幅孝幔,并设祭桌,上供糕点、中间供牲醴,下摆香炉、烛台,燃香烛昼夜不灭。
2、守灵:
孝眷需制孝服,称“破孝”。孝子需寝卧于尸侧草垫,称“陪尸”。期间,亲友会前来吊唁,丧家则回赠白布制丧服,称“散白”或“回白”。
三、落葬仪式与选择
1、落葬仪式:
宁波地区常遵循“热灰葬”或“七里葬”,即遗体火化后3天至7天内或人故世49日内完成落葬仪式,以求“早入土,早为安”。落葬过程中,需进行暖穴礼、请骨灰盒入保护壳、放随葬品、撒福荫土、封穴等步骤。
2、吉日选择:
落葬日期会依据黄历、节气和民俗来确定,强调选个吉利日子以利于阴泽后代。此外,也有选择节日葬的,如在上元节、中元节、下元节、清明节、冬至节、大寒节等传统节日进行落葬。
四、后续祭祀与风俗
1、后续祭祀:
丧俗的核心内容至葬礼完毕基本结束,但后续还需进行“做七”“做百日”“做周年”等祭祀活动。即在死后的第一个至第七个“第七日”,丧家在家中祭祀,其中“头七”“五七”“七七”为大七。七七以后,不再逢七祭奠。到死后第一百天做“百日”,再祭一次。然后是在死亡的第一、二、三周年纪念日各祭一次。
2、其他风俗:
在宁波地区,还有一些独特的丧葬风俗,如焚烧路引灯笼、向河神买阴阳水等。此外,遗体着装上也有讲究,如鞋子要大一码(寓意不穿小鞋),不穿内裤/短裤(寓意长裤的长命百岁)等。
五、殡葬改革与惠民政策
近年来,宁波市民政局围绕殡葬改革工作,完善惠民殡葬政策、推广绿色生态安葬、倡导文明新风。遗体接运、遗体存放、遗体火化、骨灰寄存等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已实现免费,大大减轻了群众丧葬负担。同时,宁波还积极推广树葬、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,倡导文明新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