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4-08 09:26:14 阅读人数:人

一、前期准备
1、移尸门板:
人死后,家人会用一门板放于两条长凳上,让死者躺于门板上,头下放瓦或砖,砖瓦上包布,头向大门,脚向里。如果是在雷雨季节去世,门板下还要放秧苗,以解打雷可能让死人肚子鼓起来胀破的现象。
2、报丧:
家人向亲友报丧,报丧者无论晴雨均需右腋倒夹雨伞一把,作为报丧标识。亲戚等报丧的人一到,要哭几声,还要做两碗点心,一碗给报丧者吃,一碗供死者。等报丧的人走时,用一只碗掷在报丧人的后面。
3、道士到场:
立即通知道士前来做道事,布置灵堂,堂上挂白布,布上挂死者肖像,两旁挂对联,内容为哀思。白布前放置八仙桌,桌上放食品与两红烛,脚后也放红烛,外加长明灯。另外接通高音喇叭,放哀乐。道士还要进行写素头纸、选择出丧日子、安排道事场次等工作。
4、买水冲浴:
入殓前,长子要穿寿衣去河里买水,另一人为之撑伞赴河埠或井边叩拜水神,投铜钱或其他硬币,舀水一桶而归,在遗体上用纱布略加擦揩。
5、穿寿衣:
一般用预制的春衣,每穿一件,必夹入银锭,用扎缚。如用死者生前之衣,则需剪去组扣布袋。最后,在死者肩上斜挂“招魂袋”一只,内置扇子、镜子、毛巾、火柴、银锭及从死者身上剪下的指甲等物。入棺时须由长子捧头,次子抬脚,请人协助。
二、出殡仪式
1、起灵:
出殡时间多定于早晨,起灵前要供祭举哀。灵柩行进时,必雇请和尚道士吹打送行,前有“引路幡”两支由童男女执,或插于船头车尾,中香上常见题句是“金童前引路,玉女送归山”。扶柩出户外百步处,长子手捧逝者牌位在旁人打伞,由僧道送出。牌位俗称“木主”,用木材制成,正面写逝者头衔与姓名,背面写逝者生卒时间、简历、子女姓氏与安葬之地。书写木主时子孙必须穿孝服跪于周围。
2、送丧礼:
当亲友邻居送来丧礼时,值场的死者后辈应大哭,以示悲伤。收礼后丧家应给送礼人一块新的白布,以示感谢,并再三关照送礼人何时来吃豆腐饭。
3、路祭:
出丧的时候要置一桌饭菜,摆在路上,祭奠亡者。死者的子孙跪拜后,逐个用筷子轮流夹菜,放在“粮窝头瓶”内,然后用线把“粮窝头瓶”团团绕住,供死者坟内食用。
三、后续习俗
1、做七:
按照传统,人死后的纪念仪式很有讲究。从刚死的那天算起,每隔七天做一次祭奠,称为“做七”,有头七、二七、三七、四七、五七等。之后还有百日、周年、三年等祭奠活动。
2、翻九楼:
在室外选一平坦场地,底层一字形摆九顶入仙桌,一层层叠上去。两个道士相对而立,头裹黄巾,边做手势边吆喝,一层层倒竖双脚翻上去,翻到顶层放一顶四脚仰天的小桌子,上面再放一顶四脚朝下的小桌子。这时道士俯卧小桌子上,下面锣鼓助威,上面昂首旋转,名为“越桌”。
四、现代变迁
随着时代的发展,绍兴的出殡风俗也在逐渐变化。现在,绍兴推行火葬,人们佩黑纱白花为死者致哀,然后将遗体火化,仪式相对简单。但在农村地区,丧葬旧俗依然有部分存在。